9499www威尼斯校屬科研機構 |
科研機構名稱 |
所屬學科 |
所長/主任 |
副所長/副主任 |
研究方向 |
災害輿情研究所 |
傳播學 |
劉曉嵐 |
遲曉明、李愛哲 |
災害輿情理論研究;涉震輿情監測與應對 |
風險傳播研究所 |
傳播學 |
徐占品 |
彭麥福、王姍 |
風險傳播理論與實踐;災害信息傳播研究;防災科學素質調查 |
生態文學與災害文獻 研究所 |
文學 |
唐元 |
張靜 |
生態與災害文學的書寫技法與思想意義研究;生態與災難電影研究;中國古代災害文獻的搜集整理與研究 |
一、災害輿情研究所
2019年度:
承擔2019年中國地震局涉震輿情監測任務,向中國地震局辦公室報送《輿情反映》若干期,各類涉震輿情分析報告40余份,防震減災新聞摘要60期。參與“2019年兩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十九屆四中全會”等四次重大活動及重點時段地震安全保障服務輿情監測工作。
2019年,先后與貴州省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湖南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簽訂輿情服務合作協議。承擔四個省涉震輿情監測服務、分析研判等任務,項目總經費10萬元。本年度共編發38份省局涉震輿情月報、年報等輿情產品。完成“2.24四川榮縣4.7級地震”“9.8四川威遠5.4級地震”“6.17四川長寧6.0級地震”“10.2貴州銅仁4.9級地震”“杭州巨響”等事件的輿情監測、分析研判工作。
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北京市地震局、甘肅省地震局等單位進行輿情監測經驗交流、共享輿情信息。中國地震局發展研究中心、甘肅省地震局辦公室、湖南蟻坊軟件有限公司等單位來訪調研涉震輿情監測工作。
組建輿情小組學生監測團隊,依托網絡與新媒體、廣告學專業,將工作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承擔《網絡輿情監測》課程教學任務,開設《網絡輿情案例分析》開放實驗課,采用理論閱讀、學習交流、案例分析、人民網輿情分析師網絡課程等多種教學形式,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行業精神教育、專業能力教育和媒介素養教育。
2020年度:
承擔2020年中國地震局涉震輿情監測任務,向中國地震局辦公室報送《新聞宣傳效果評估報告》《地震輿情反映》若干份,完成《防震減災新聞摘要》220期、《涉震微輿情監測日報》62期。參與“2020年兩會”“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兩節’”地震安全保障服務輿情監測工作。《涉震輿情監測與分析服務》項目到賬經費12萬。
2020年,先后與貴州省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湖南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江西省地震局、廣東省地震局簽訂輿情服務合作協議。承擔六個省局的涉震輿情監測服務、分析研判等任務,省局項目總經費18.58萬元(到賬18.58萬元)。本年度共編發73份省局涉震輿情月報、年報等輿情產品。完成“1.16新疆庫車5.6級地震”“1.19新疆伽師6.4級地震”“2.3四川成都5.1級地震”“4.1四川石渠5.6級地震”“防災減災日”“5.18云南昭通5.0級地震”“6.26新疆于田6.4級地震”“7.12河北唐山5.1級地震”“四川綿陽老井升溫”“四川北川連續發生地震”等事件的輿情監測、分析研判工作。
與中國地震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等單位交流研討涉震輿情工作。
繼續加強輿情監測團隊建設管理,依托網絡與新媒體、廣告學專業,將理論教學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承擔《網絡輿情監測與分析》《新媒體概論》等課程教學任務,輿情小組開展人民網初級輿情分析師課程培訓。完成教研教改項目《媒介素養課程“學研用”式教學方法研究》,發表《網絡輿情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等論文。
二、風險傳播研究所
2019年度: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自然災害事件中的信息傳播研究”順利結項。該項目最終成果為學術專著《災害信息傳播研究》,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災害信息傳播理論譜系,在梳理大量災害信息傳播實踐基礎上,定義災害信息傳播這一學術詞匯的科學內涵和外延,并在災害信息傳播歷史、災害信息傳播要素(傳播者、媒體、信息、受眾、傳播效果)、災害信息傳播案例分析等領域進行艱苦的學術探索。該成果進一步拓展了傳播學的研究領域,為黨和政府尤其是應急管理部門的災害應對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支撐,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的媒體災害信息傳播實踐提供了業務借鑒,有利于構建科學高效的全媒體災害信息傳播格局。
立項河北省馬工程課題“河北省網絡意識形態分析研判”。本項目以河北省為信息收集范圍,以網絡為信息收集平臺,聚焦意識形態領域動態、特點,梳理我省網絡輿情形態方面存在的風險,及時形成重大輿情事件中的意識形態動態報告,為我省相關部門在意識形態領域決策提供參考。
中標吉林省地震局“長白山火山監測研究成果數字展示平臺建設服務項目”,合同金額53.9萬。該項目主要完成如下幾項任務,完成了火山信息庫建設。完成了全球典型火山基礎資料庫、國內外火山科技論文成果庫、長白山火山監測研究論文庫、長白山火山科研項目庫建設。完成了火山科普資料庫建設。完成了火山科普知識庫、火山科普原創視頻和動畫。完成了火山專題電子圖冊制作。完成了文字說明、專題信息圖、電子圖冊的建設。完成了火山專題片制作。完成了解說稿編制、專家采訪、外景拍攝、匯報片制作、專題片制作等。完成火山監測研究成果展示技術服務軟硬件建設。
人才培養方面,完成《災害信息傳播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并在線開放兩輪,選課人數達1.8萬。該課程申報2019年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災害信息傳播學》課程。
2020年度:
課題立項方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和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要論述的深化研究”立項中國地震局2020年重大政策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課題。通過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新聞思想,對照地震系統貫徹落實情況,尤其是貫徹落實輿論引導和科普宣傳方面的舉措和成效,客觀分析防震減災輿論引導和科學普及工作的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提升的路徑,為防震減災工作提供輿論保障。
研究報告方面:在中國地震局《政策研究參閱》發表研究報告3篇,《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傳播實踐對地震系統應急宣傳的啟示》刊于2020年第8期(總第167期),《地震科普新媒體傳播狀況調研報告》刊于2020年第15期(總第174期),《防震減災科普作品創作情況調研報告》刊于2020年第22期(總第181期)。其中,《地震科普新媒體傳播狀況調研報告》《防震減災科普作品創作情況調研報告》得到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
發表論文方面: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篇《從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看危機傳播人才培養》。在普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篇《意義、目標和路徑:創新創業背景下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在中央級報紙發表新聞評論9篇:《如何擠壓春運“黑大巴”的生存空間》《應急管理要重視“顯政”建設》《建好用好災害信息員隊伍應解決三個問題》《在脫貧攻堅中展現應急人的擔當和作為》《營銷災難的言行必須受到譴責》《安全宣傳“五進”要真正走進群眾心中》《生命教育不能“美化死亡”》《防范風險要提倡“多管閑事”》《別讓村路成為不設防的險道》。
人才培養方面:完成《災害信息傳播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并在線開放兩輪,選課人數達1.8萬。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開設《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災害信息傳播學》課程。
三、生態文學與災害文獻研究所
2019年度:
科研成果方面,出版專著:《儒家北學發展史》,(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本書為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北儒家經學發展史研究”的成果之一。出版專著:《魯迅與中國傳統美術》(中央編譯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國家項目結項1項: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唐五代兩宋詩法著述研究》結項。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清初遺民詩人黃周星行實著述編年》順利展開,完成專著書稿《清初遺民詩人黃周星行實著述編年》的寫作,進入出版程序。廳級項目立項1項: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當代生態電影中的生態敘事與美學價值研究”立項。
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篇:《日藏孤本黃周星<圃庵詩集>考述》(《文獻》2019.03),《論張藝謀電影<影>中的女性形象》(《電影文學》2019.06),《<何以為家>中的母親身份與現實困境》(《電影文學》2019.18),發表普通期刊論文12篇。
學術交流方面,2019年10月17日下午,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路文彬教授為廣大師生開設了《文學與人生救贖》的學術講座。2019年10月20日下午,北京電影學院青年導演張穎來到9499www威尼斯影視文學實訓室,為廣大師生開設了《當才情與電影碰撞——電影拍攝技巧面面談》的學術講座。2019年10月16日下午,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文學博士張毅老師來到影視文學工作室,為廣大師生開設了《短篇故事怎么講》的學術講座。2019年11月20日晚上,著名原創音樂人解征來到影視文學工作室,圍繞生態文明與生態電影進行了富于學理和實踐性的講座。
2019年4月13日,研究所教師赴華南師范大學參加清代詩文研究工作坊,與來自多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們共同商討清代文學相關議題。會上發表論文《論清初黃周星人天樂戲劇中描述的理想世界》。該論文是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清初遺民詩人黃周星行實著述編年》的研究成果。
與研究所的重點研究方向生態電影緊密相關,與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緊密相關,影視文學工作室于2018年底成立,于2019年10月31日進行了影視文學工作室一周年成果展。影視文學工作室已經開拓了“劇情微電影”“生態民俗紀錄片”“中華經典朗誦視頻”“防災的四季原創詩歌朗誦視頻”四個作品體系,對影視文學作品的策劃、組織、創編、撰寫、拍攝、表演、剪輯、宣傳、評論、研究、交流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面的實踐,培養了一批具有影視技術和新媒體多方面能力的人才。
2020年度:
科研成果方面,出版專著:《唐五代兩宋詩法著述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本書為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唐五代兩宋詩法著述研究》的成果之一。出版專著:《中華經典應急管理名言警句集》(地震出版社,2020年12月第1版)。本書為2020年中國地震局重大政策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競爭性課題的成果之一。該書是國內第一本關于應急管理名言警句的研究專著。
國家項目結項1項: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清初遺民詩人黃周星行實著述編年》結項,已完成專著書稿《清初遺民詩人黃周星行實著述編年》的寫作,進入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出版程序,預計2021年出版。省級項目結項1項: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2015年度項目《河北儒家經學發展史研究》結項。項目成果《儒家北學發展史》由人民出版社于2019年12月版。廳級項目結項1項: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當代生態電影中的生態敘事與美學價值研究”結項。
省部級項目立項2項:2020年中國地震局重大政策理論與實踐問題《中華傳統應急防災文化的思想精華與時代價值研究》立項。2020年河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古代自然災害詩歌研究》立項。廳級項目立項1項: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生態批評視野下的中國災難神話傳說研究”立項。
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篇:《論<寄生蟲>中空間設計的表意效果》(《電影文學》2020.06),《“浮世繪”精神:豐子愷繪魯迅小說插圖的藝術特質》(《四川戲劇》2020.07),《論清初黃周星劇作《人天樂》中建構的理想文士形象》(《四川戲劇》2020.06),發表普通期刊論文12篇。
學術交流方面,知名音樂人、詞曲作者解征為師生作《新古風歌詞中的文學藝術》報告。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姜瑋琳專員為師生作《公益組織傳播平臺的運行方式》報告。資深新媒體編輯胡亞慧老師為師生作《新媒體編輯入門小課堂》報告。
影視文學工作室運行順利,為登上下一個臺階做好了充足準備。2020年5月,河北省第三屆“迎冬奧”大中小學學生藝術作品征集評選活動揭曉,謝孟媛的書法《喜迎冬奧會》和吳寒冰的征文《冰上的夢想》獲得三等獎。2020年河北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河北省教育廳主辦的“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中,影視文學工作室參賽作品:喬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獲得大學生組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