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晚上7:00,由9499www威尼斯、圖書館聯合主辦的“子衿講壇系列學術講座第18回:《從書齋到山谷》在圖書館一層多功能廳舉行。


主講嘉賓寧銳老師
幽幽蘭花生空谷,裊裊余香葉上泛。本期主講嘉賓寧銳先生,字風云,號沐齋。是當代著名的青年學者、作家、書畫家。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杭州兩岸四地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其倡導新士人主義。長居京杭兩地,自謂“西溪河上的野民,皇城根下的隱者”。平素深居簡出,潛心著述,力涉丹青,詩文書畫皆精,著述豐厚,出版著作十余種。心與古代高士大儒為徒,人謂其“活在當下的古人”。沐齋種蘭三百盆,畫蘭獨創“格蘭”法,以寫意筆墨寫實,不同今古。講座由任杰老師主持。


學術主持任杰老師
蘭花可謂君子人格之寫照,愛蘭者遍布天下,不乏文人雅士寫蘭、畫蘭。本次講座中寧銳老師先從教大家認識蘭花開始,其次寧老師為同學們講述了中國歷代文人畫家筆下的蘭,以及向同學們展示了其獨創的格蘭法所繪制的作品。
寧老師風趣地向同學們介紹蘭花,蘭花分為國蘭和洋蘭,國蘭又大致分為七類:春蘭、蕙蘭、建蘭、墨蘭、寒蘭、蓮瓣蘭和春劍。其中數寒蘭形態飄逸冷峻充滿傲氣。通過寧老師系統地介紹,同學們對蘭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寧銳老師格蘭圖
其次,寧老師向同學們講述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所涉及的蘭,詩經《陳風·澤陂 》、左傳《宣公三年》、《孔子家語》、屈原的《離騷》、《九歌》以及歷代蘭詩。其中僅《離騷》和《九歌》中就有二十四處提到蘭。為了讓同學們更加形象生動的理解文意,寧老師在向同學們介紹中國古代文人筆下的蘭時,用通俗有趣的話語代替了艱澀的文言文,向同學們詳細的描述了文中的意境,告訴大家蘭花的悠久歷史。寧老師幽默的表達給同學們帶來了陣陣歡笑。歡笑的背后,體現出寧老師飽讀詩書的人文底蘊。


講座現場
在了解了文學作品中的蘭后,寧老師又向大家展示了歷代名家筆下的蘭。如宋代的《秋蘭綻蕊圖》、鄭思肖的《馨蘭圖》、趙孟堅的《幽蘭圖》以及石濤的《蘭竹石軸》。這些不同畫家筆下的蘭花,成為每個人非凡經歷的寫照。


宋 秋蘭綻蕊圖頁

鄭思肖 馨蘭圖
最后,寧老師向同學們展現了格蘭法畫蘭的部分作品,配上其獨創的詩歌,古紙淡墨,畫面節奏明快,疏密有致,韻味十足。
通過寧銳老師兩個半小時的講座,同學們對現實中的蘭花、文學中的蘭花,以及文人畫家筆下的蘭花有了更為清晰地認識。不僅讓同學們了解到蘭在現實中作為植物的屬性,還讓同學們明白了蘭花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獨特的精神價值。(撰稿:沈悅,攝影:劉鵬、林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