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下午4:00,由9499www威尼斯、圖書館聯合主辦的“子衿講壇系列學術講座第16回:《黑石號沉船中的唐代美學密碼》”在圖書館一層多功能廳舉行。

主講嘉賓翁藝先生
主講嘉賓是翁藝先生,資深媒體人、策劃人,CCTV-4《國寶檔案》欄目策劃負責人。先后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歷史系、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系,早年曾分別任職于人民畫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特刊部等國內著名媒體,十余年的經濟類記者的閱歷,對新聞宣傳、媒體策劃管理有相當的經驗。講座由任杰老師主持。

學術主持任杰老師
本次講座翁藝先生以黑石號沉船為線索,向同學們介紹了黑石號的基本情況并講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黑石號的發現與打撈,黑石號沉船上文物的概況和價值。最后通過展示文物的照片分析出水文物的文化價值及其審美內涵。
首先,翁藝先生通過一段視頻向學生們介紹了黑石號沉船的基本情況,黑石號是唐朝時期的一艘阿拉伯商船,阿拉伯人作為曾經最為活躍的商人群體之一,他們掌握了季候風的規律,靠著風力推動,駕駛著帆船從阿拉伯半島出發,向東到中國進行貿易活動。在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以后,阿拉伯人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貿易主角,而“黑石號”就是其中的商船之一。黑石號滿載著中國的貨物在返程途中沉沒,于1998年被發現并打撈。黑石號的發現是海上絲綢之路頻繁貿易往來的見證,翁藝老師通過介紹黑石號,向同學們講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講解了不同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狀況。

講座現場
其次,翁藝老師講述了黑石號如何被發現、打撈。千年之前,黑石號從中國出發后,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的勿里洞島附近沉沒了,黑市號在海底沉沒了一千多年之后,于1998年被偶然發現并打撈出水,黑石號沉船的出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黑石號沉船上的文物被保存在新加坡。
然后,翁藝老師介紹了黑石號出水文物的基本情況,并向同學們介紹了此次出水文物的重要價值。黑石號的出水文物基本上是中國唐朝時期的瓷器,共有六萬多件,其中以湖南長沙窯的瓷器為主,其中也有邢窯的白瓷、越窯的青瓷,以及白釉綠彩瓷等珍貴的瓷器。還有數十件精美的金銀器和銅鏡。此次出水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件唐代的青花瓷盤,這三件文物的出水對于青花瓷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唐代青花瓷的出現將打破“元代青花瓷是中國最早青花瓷”的傳統認知,對學界研究青花瓷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寶檔案》節目節選
最后,翁藝先生通過照片,向同學們展示了黑石號出水的長沙窯瓷器、邢窯白瓷、越窯青瓷、白釉綠彩瓷等瓷器,還向同學們展示了其中的金銀器和銅鏡,同學們通過照片對黑石號出水文物有了具體的了解。在展示過程中翁藝先生重點介紹了長沙窯的工藝特征及其制作流程,分析瓷器的圖案所包涵的文化含義和審美內涵。通過文物展示,翁藝先生梳理了唐代瓷器發展的整體格局,使同學們對唐朝時期的瓷器有了整體上的認知,并通過文物對當時的歷史有了具體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