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精品视频免视看,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新区中国,精品综合久久综合色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傳視野 > 正文
推送中國經典,人名該音譯還是意譯
發布日期:2019-06-13 字號:[ ]

鐘菡  張熠  劉珈辰/文

 

曹操、呂布,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外國人會讀嗎?近日,由英國游戲公司CA開發的《全面戰爭:三國》一躍成為爆款游戲,憑借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配音、水墨風格的畫面、用心考據的人物造型等收割了大把玩家。與此同時,不少外國玩家因搞不懂游戲中蘊含的三國文化而困擾,甚至連念起人物的名字來也格外別扭。面對“CaoCao”、“LüBu”,外國玩家們傻了眼,紛紛念成“嫂嫂”、“盧布”,甚至有人表示由于中文名字太難念,希望英文版換成歐美玩家熟悉的“Michael”或“Irene”等名字。在翻譯中,人名該用音譯還是意譯?看似細小的問題,也折射出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時的困難。

漢語拼讀與國際音標不兼容

在《全面戰爭:三國》中,三國歷史人物的名字直接按漢語拼音標注,盡管更加尊重中國文化習慣,卻忽視了漢語拼音系統和國際音標不兼容的問題。比如Cao中,輔音C在拼音里發音固定,類似“呲”,但在英語中則一般發作“絲”或者“克”的音。也因此,“CaoCao”在英語玩家眼中,就變成了“嫂嫂”或者“靠靠”。

“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我們的現代漢語拼音是參考德語和法語的拼讀體系,因此英語國家的人拼讀時會有難度。”翻譯家、詩人李應登介紹。其實在19世紀中葉,英國人威妥瑪發明了一套拼音系統,更接近于英文拼法,比如曹操可以寫成“Tsao Tsao”,更利于英語國家人讀準發音。威妥瑪拼法一度被普遍用來拼寫中國的人名、地名等,但在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后,國內翻譯行業通行采用以漢語拼音為先。

李應登曾擔任《開天辟地——大型原創中華創世神話組歌》的英文歌詞翻譯工作,當時,上海輕音樂團邀請英國作曲家及音樂制作人西蒙為中華創世神話組歌進行譜曲,所參考的文本就是李應登翻譯的英文歌詞。為了幫助英國作曲家理解中國文化和歌詞韻味,在翻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時,李應登以沿用漢語拼音為主,個別使用威妥瑪拼音或者音意譯結合。比如黃帝翻譯成“Yellow Emperor”,夸父則是“Quafoo”,“黃帝和中國的五行、五方有關,我們以黃色來代表土,需要把這個意思傳遞出來,這也是學界通用的翻法。夸父之所以用Qua而不是Kua,也是考慮到歐美國家的常用拼法。”

而即便采用了國際通行拼法,也仍然不能解決現有問題,比如曹操盡管可以寫成“Tsao Tsao”,外國人仍然無法看懂兩個“Tsao”代表不同的字。“我一直呼吁要給拼音加上聲調,中國的重音字太多了,而聲調具有區分意義。比如阜陽、富陽,蘇州、宿州,如果不標聲調會被誤以為是一個地方。”李應登認為,漢字轉成拼音文字會產生大量問題,標注音標和聲調在有些時候非常必要,在翻譯中有待統一標準。

要便于外國讀者理解人名內涵

給曹操的英文名標上聲調,外國人可以讀得準了,但問題又來了,為何曹操又作“孟德”,兩個名字之間有何關系?

“中國人起名和西方不太一樣。西方文化以宗教為背景,人名只是一種標號,而中國人名都有一定的含義,蘊含著豐富的期盼和意蘊。”李應登說。比如《紅樓夢》中的“甄士隱”“賈雨村”這兩個人名就有“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隱喻,涉及到小說的核心內涵,但目前的英文版本中只將這兩個名字用拼音表達,外國讀者看后一頭霧水,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為方便外國人閱讀理解中國小說,網絡上也流傳著種種“神翻譯”。比如,有人做了“惡搞”版的音譯三國人物英文名,夏侯惇是Sheldon,周瑜是Joey,孫尚香是Susan等等,讀音的確接近,但過于西式的叫法,無法傳達中文名字的內涵。也有人走純粹的意譯路線,發明了Don't Worry Lee(李莫愁)、Let Me Go(任我行)、Always Meet Spring(常遇春)等搞笑譯法,但真正這樣翻譯名字,又過于草率。

向外國讀者傳播中國文化,有沒有更好的翻譯方式?2018年,英國首次出版了《射雕英雄傳》英文版,擔任翻譯的英國學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為了讓英國讀者更好地理解東方武俠世界,在人名上做了許多音譯和意譯的結合。比如黃蓉翻譯成Lotus Huang,而不是Huang Rong,Lotus意為蓮花,翻譯回來,相當于“黃芙蓉”;梅超風則是Cyclone Mei,即“旋風梅”。郝玉青的翻譯盡管存在爭議,但的確便于國外讀者理解,也成功幫助金庸小說打開英國市場。

這種翻譯方式早有先例。林語堂用英文寫作的《京華煙云》中,人名就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寫成威妥瑪拼音,另一種是意譯,便于外國讀者理解人名的內涵,這也符合他向西方讀者傳播中國文化的寫作初衷。李應登認為,盡管目前翻譯界規定不能過度使用意譯,但在使用拼音的同時,不妨對含有重要信息的名字采用標注解釋或是導讀的方式說明。比如他在翻譯作家劉宜慶的筆名“柳已青”時,就在拼音后注明了其含義。

建立“標準化”翻譯詞庫

翻譯充當著文化與文化間的溝通橋梁,隨著中國文化進一步“走出去”,類似的人名翻譯難題只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近年來,流行文化中的網絡小說因翻譯出海,贏得了一大批自稱“道友”(Daoist)的海外讀者,但小說中的俗語、成語如何正確翻譯,也困擾了不少譯者。

縱觀各個海外網文網站,可以發現被翻譯成外文的玄幻小說占據大頭。這類小說的特點是將中國古代的神話民間傳說與西方的魔法、科幻、探險中的“異界空間”或是游戲中的角色扮演融于一體。例如,網絡小說《誅仙》就大量借鑒了《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主角張小凡下山歷練的“空桑山”,即出自《山海經》第四卷《東山經》,“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泯澤。”寫作者往往會借鑒、挪用傳統文化中的部分概念,并通過合理想象,創造出流行文化中約定俗成的某些術語。

“比如,道、陰陽、金丹、境界等,是玄幻文都會用的一些設定,一開始翻譯很難找到相對應的詞匯。”網文翻譯網站Gravity Tales創始人孔雪松說,“道”一般直接用拼音翻譯,現已被國外讀者所接受,并且衍生出“Daoist”(道友)的說法,“金丹”則意譯為“Golden Core”,“有眼不識泰山、畫龍點睛等俗語、成語,背后都有其文化背景,翻譯時我也會特意標注出‘泰山’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翻譯需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無論是小說還是游戲,都涉及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跨文化傳播中如何讓翻譯更加“信達雅”,以便更好地被外國讀者和玩家理解,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傳統文化翻譯中,最難的是詩詞意境和哲理、義理等。比如《尚書》這本書,連我們都很難讀懂,更何況要思維方式和我們不同的外國人理解,要翻譯它非常難。”李應登說。

據了解,有些網絡小說翻譯組已有意識地建立翻譯詞庫,盡量讓相關詞匯的翻譯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標準,以促進網絡文學在海外的整體傳播。可以發現,雖然如“道家”的“道”等關鍵詞匯,依舊按照拼音譯為“Dao”外,但是眾多譯者也正在嘗試用意譯的方式去闡釋更多的名詞。比如,起點國際Webnovel的詞庫就收錄了數千個網文常見詞匯,詞庫中可以看到,中國哲學概念中的“太乙”翻譯成Primordial Unity,翻譯回來,相當于“原始一體”,比起簡單的音譯,考慮到外國讀者接受度的意譯,更有助于理解及傳播。在翻譯者的努力下,通過建立詞庫讓專有名詞的意譯更加標準化,或許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威尼斯(9499·VIP認證)-www.9499.com|登錄入口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016947號-1